Denshiro 角館伝四郎

秋田縣 仙北市

角館素有東北的小京都之稱,江戶時代為佐竹北家的城下町而繁榮,是有 200 多年歷史的城市。檜木內川是武家宅院邊的河流。沿著黑色板牆的武家宅院內有 400 多株垂櫻,沿岸的染井吉野櫻花形成了 2 公里長的櫻花隧道,與奧羽山脈的殘雪相互輝映,風景極為迷人。樺木細工就是在這樣的傳統和歷史中,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的角館中成長,為人們的生活持續地製作著所需的生活道具。

樺細工外觀有的亮麗,有的古樸,全部是利用櫻花樹皮,完全沒上漆;在密合樹皮時,使用的也是無化學原料的動物膠。

並非所有櫻花樹皮都可拿來作樺細工,必須挑五十年以上霞櫻老山櫻花樹種,後由經過國家考試擁有執照的師傅在老櫻花樹上薄薄割下一層長三十釐米、厚約一到二毫米的樹皮。

割樹皮是一種藝術,要割得既能使用又不能妨礙櫻花樹生長,因此樺細工從取材開始就很有難度。手工製作更是一項藝術,樺細工的師傅的知名度愈高,產品售價也就愈高。

樺木細工

角館的樺細工發源於西元 1780 年前後。據說是當時的領主佐竹北家的家臣藤村彥六,從現今的北秋田市附近的阿仁地方將這種技法流傳過來的。然後一直在佐竹北家的庇護下,作為下級武士的副業發展流傳至今。
樺細工主要分為“型物”和“木地物”兩種。不管是哪種,都要先將剝下來的山櫻花樹皮洗淨後曬乾。然後做前處理使它們的厚度一致。從這開始,兩種製作工藝開始有所不同。「型物」的話需要用到模子。用明膠將樹皮貼在模子上,等乾了以後再將模子抽出。木地物的話是將事先塗了明膠的山櫻花樹皮用三角抹刀(類似抹水泥牆的鏟子)直接貼在想要做成的物品表面上。由於樹皮不能伸縮,柔軟度也有限,所以要找到適合表面角度的樹皮非常不容易,是一項勞時費力的工藝。

據說在角館最先開始製作的是經常在水戶黃門等時代劇中出現的印籠(用於裝藥等便於攜帶的小容器)。明治維新以後失去收入來源的武士們更是不得不專注於樺細工的製作。隨著批發商制度等流通手段的確立,樺細工也開始逐漸出現在各種博覽會上,甚至是獻給皇室的禮品當中,商品價值越來越高漲。

也許會有人想,樹皮剝下來了那樹怎麼辦?其實山櫻花樹的樹皮是會再生的。而且再生的樹皮叫做二度皮,也可用來製作樺細工。可見不管是現在還是當年,日本人謀求人類和自然共存的環保精神一直都沒有改變呢。